加强法治建设 服务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0日

来源:企业减负

阅读:417次

加强法治建设 服务经济发展

市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友德

  法治是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环境是新时期经济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建设“法治常德”,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和树立城市法治文明形象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2月26日,市委出台了《关于建设法治常德的意见》,即 “法治常德”建设三十条,明确规定: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为开创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新局面,全面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供法治保障。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敢于创新推进法治建设,把常德建设成为“法治环境最佳、法律服务最优、法治文化最浓”的“法治常德”,以优质的法治环境助推经济加速发展。

  1、进一步优化法治经济环境。良好的环境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亲和力;反之,则对外是排斥力,对内是破坏力。我们近年来开展的“争先创优”、“创满意政府”、“千家部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等一系列活动,在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牢牢把握“法治常德”建设的机遇,以法治优环境,以法治促发展。一是建设法治政府,为经济发展营造优质的行政环境。通过不断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打造阳光政府、高效政府、责任政府和诚信政府,用良好的行政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项目落地。即: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和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完善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落实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评议考核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加强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政务公开;完善政务承诺制度,依法履行政府机关签订的各类合同,完善行政补偿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诚信度。要深入开展“规范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窗口行业“依法办事、诚实守信”主题创建活动,推进各行各业法治建设。二是培育法治市场,为经济发展营造平等的市场环境。要放宽市场准入。原则上,凡是法律法规政策已承诺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应切实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要消除政策歧视。切实采取措施,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使非公有制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要保护私有财产。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精神和《物权法》“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的规定,从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对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给予切实保护。三是化解涉企纠纷,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要听取企业诉求。继续坚持企业发展环境月报告制度、加快设立企业“110”电话投诉热线,开辟网上企业投诉通道,使企业投诉有门。要排解企业纠纷。健全涉企纠纷的排查、预警、稳控、化解、考评“一体化”工作机制,完善商务争议的调解、诉讼机制,使涉企矛盾化解有道。要维护企业权益。坚持和完善工业园区企业行政执法检查备案制度、同城一家检查制度、行政执法检查预告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公开听证制度、规模工业企业非税收入统收制度、公安派出所对辖区企业周边环境联系与跟踪服务制度、重点企业联系与跟踪监察制度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七项制度,对阻工闹事、索拿卡要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要给予坚决查处和严厉打击,使企业权益维护有力。

  2、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当前,面向企业的服务市场还不成熟,特别是法律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必须在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满足法律需求供给方面着力使劲。一是壮大法律服务队伍。努力培育高端复合型法律人才和品牌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精通涉外业务的法律服务机构和人才,积极拓展知识产权、医疗、教育、并购重组、反倾销、反垄断、金融衍生品等领域的业务,满足企业多方面多层次的法律需求。二是构建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职能,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服务窗口,大力引进法律服务机构入驻,建立法律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建成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龙头,市中小企业服务窗口为载体,各企业法律顾问为触角,法律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纽带的一体化法律服务体系,使企业享受及时便利、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三是加大法律服务供给。把涉企法律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大对企业的法律服务投入,全面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尽快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普及企业法律顾问;组建法律服务专家团队,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对全市企业开展法律问题巡诊,鼓励、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为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企业更多地通过法律手段和法律途径表达诉求、解决问题。

  3、进一步营造企业法治文化。企业是经济的载体,经济的法治化离不开企业的法治化。一是推动企业守法经营。要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工作,通过加强涉工涉企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观念,提高企业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特别是要用法治理念指导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加强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法治常德’建设模范企业”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推介经验,使法治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二是鼓励企业诚信经营。建立企业信用指导制度,指导信用监管等级较高的企业争取各个层面的信用资产,帮助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重塑信用。建立企业信用预警制度,及时向社会公示可能影响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市场交易安全的失信信息,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机制,发挥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以及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会员中积极开展信用建设活动,推进企业信用自律建设。三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保安全就是保发展。要狠抓生产安全。按照不放过每一个行业和领域,不放过每一个企业和岗位,不放过每一台设施和设备,不放过每一个建设工程和每一处人员密集场所,不放过每一个隐患和漏洞 “五不放过”的要求,打非治违、治理隐患,保企业安全生产、保经济安全运行。要注重产品安全。用法律的手段强化管理、强化监督,强化引导,确保产品质量。特别是要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及时披露违法信息,促进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确保产品安全投放市场。要严格公共安全。建立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用法律的手段应对、处置洪旱冰冻、限电拉闸等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事件。特别要依法、稳妥地推进调煤保电工作,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